slide-1
slide-1
slide-1
slide-1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 13章34節》

camera-icon

學與教

自主學習

學校的課程發展配合學校關注事項及校本學習策略縱向課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校課程發展組參考由拜瑞.利莫曼(Barry J. Zimmerman)設計的自主學習循環模式,加入校本元素包括SQ3R學習策略,設計出校本的GSR目標-策略-反思自主學習循環。

 

學生透過老師的鋪排及引導,學會怎樣訂出合理的學習目標,採用包括校本的SQ3R學習策略及其他合適策略進行學習,最後從反思的過程或達到目標的結果中獲得成功感,增加學習自信。

STEM教育

學校不斷投放資源積極推動STEM教育,以提高學生對科技及科學的興趣和加強學生的解難及思維的能力。當中學校重視教師於STEM教育的專業培訓,多次參與跨校組成的學習圈,交流教學經驗。常識科組更於香港教育大學卓越教學發展中心通訊中發表個案分析文章,分享一個如何優化STEM元素的課堂活動。

 

學校於課程加入編程元素,如Scratch、Micro bit、EV3 機械人等編程內容,務求學生能從小就培養出編程的思維根基,而他們在編寫程式的過程中,將會有更多機會探索、思考及創作的機會,發展邏輯思維。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學校設置同步VR教學系統,配合科組的教學設計,老師能夠於課堂上讓超過30位同學同時應用VR技術,讓他們經歷非一般的學習過程。

 

除課堂上的活動,學校亦提供平台,讓學生實踐所學。學校每級均設有STEMDAY 活動日,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設計循環的概念,製作如羅馬炮架、磁浮列車及過山車路軌等活動。常識科的科技雙週活動,更會結合校本的課程發展元素,讓學生有機會透過建構問題、搜集及分析資料、動手作、設計循環、匯報及反思等過程,發揮創意,促進思維及人際關係的發展。

小班教學

學校有多年實踐小班教學的經驗,曾參與多次由教育局或大專院校組成的跨校小班教學實踐社群活動,累積豐富小班教學經驗,亦負責不同的分享環節。校本課堂活動設計除配合教育局「小班教學研究」建議的六個設計與教學原則外,近年更加與時並進,結合校本的「小班化教學」政策及電子學習策略,於不同的科目中善用小班環境的優勢,使用教學程式作教學用途,例如Kahoot、VR、Classkick等,藉此增加課堂的互動元素,持續提升學生討論、匯報等能力,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得到適切的照顧,加強學生學習自信。